答考生提问:学朗诵能干嘛?

朗诵与任何一种科目的学习一样,都要明确学习目的、执行合理方法,才能获取学习收益。学习的目的有很多,有的出于兴趣爱好,有的出于技能培养,有的出于生活工作需要……我们在不同阶段往往也会调整我们的学习目的,优化我们自身的成长方案。不同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由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组织,整合社会资源,补充教育需求。在学员扩展学习视野的同时,通过正规培训机构提供的多个使用场景,比如考试、竞演、展示交流等形式,让学员可以近距离感受到一类专业或学科在社会实践应用中的形态和功能,对应着考学、比赛、表演等具体实践环节提供演练、模拟、强化的学习补充。

就朗诵学习来讲,年纪在6-16岁的青少年儿童的学习目的较为简单,通常在语言能力提升和兴趣特长培养两个方向。学生在通过科学有序的技能训练和表演练习后,通过参加专业赛事、各类型晚会及阶段性考级等多种形式来观察学习成果。通常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老师和监护人会依照学生的表现从多个角度进行判断。比如,参加哪一类的赛事、哪一类的晚会、并根据学员特点选择哪一个风格的老师、哪一种性质的培训(有关当前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语言类赛事、汇演,日后会做一期盘点,这里先不详细展开)。进而在逐步的学习积累中,根据自身条件和学习实践的成果(奖项、成绩)来提供选择依据,让学员在一定程度上不再纠结到底是作为职业能力培养,还是作为兴趣爱好学习。

而年龄在17-35岁的学习群体,目的就更具有针对和目的性,根据群体不同又有一定程度上的细分,如17-19岁这个年龄段,比较常见的模拟艺考的针对性训练,朗诵作为表演类艺术院校,影视表演专业、播音主持专业的常见面试科目,会对学员的声台形表进行综合考核。还有一类就是针对各种由学校、社团组织的大型朗诵表演、汇报演出的普及性集训,会根据表演的文本和演出形式进行编排和训练。像去年百年建党天安门前的朗诵表演还有每年中小学学校的红五月、红旗颂等等,都属于后面这一类的范畴。

20-35岁的学习群体在学习层面上就多了经济考量,出于对个人IP的经营、有声读物兼职、还有对个人语态的美化需要(像有语言沟通场景的职业需要、教师、公司内部和宣传单位的主持工作、团建组织、思想工作、咨询工作、日常沟通时的情绪控制、感情体会等等)。都让日常觉得个人声音不好听或是沟通没有感染力的朋友们开始选择朗诵学习,进而解决以上的问题。有一定学习优势的朋友还有可能解密小金库密码,利用声音优势获取劳务报酬,以学养学。这在当今社会经济相对稳健的城市都是常见的操作,很多从一线城市返乡创业的培训从业者也敏锐的开始复制一线城市的成熟操作经验,规划语言类教学的培训品牌和转化渠道。虽然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领导力品牌,但已经具备了行业深耕的专业群体和教育机构初期体量。

以上用年龄作为分类标准,简单解释了不同类型学员学习朗诵后可能遇到的生活、学习、考学、参赛、就业、创业等多个场景,广大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参照比对,选择适合自己的“通关攻略”。在之前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对当前的人才培养内卷和养娃焦虑,通过一段时间的正规社会培训和正规评级考试结果,来判断是否投入更多时间精力来优化技能,拓展专业圈子,的确是大多数家庭判断培训投入方向和程度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依据。

伴随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的增多,各类教培机构在“后双减时代’的竞争必然要从单一市场营收竞争转化到科学执教的专业竞争。朗诵学习的模式也从古早时期的画个红脸蛋儿+背个绕口令儿+摆个小造型儿逐步转变到了当前的多维度综合能力提升的沉浸式教学,力求根据学生学习诉求定制不同学习方案。鉴于近两三年疫情和双减政策对文化市场的多番考验,留存下来的机构在社会责任和教育资源上都有相当程度上的提纯。相信对于朗诵这一科目的系统教学将更具科学性,文化推广将更具感染力。会直接让学习朗诵的学生在个人能力上有更长足的进步,面对机会,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全国社会艺术水平朗诵考务中心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